地板出现空鼓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湿胀变形
地板使用不当,如厨房或厕所的水龙头或暖气跑水,使木地板泡水时间过久,发生湿胀变形,尺寸变大无处伸张,只能拱起。
连续阴雨天气,空气中相对湿度偏高,未采取排湿措施,空气中的水分被木地板吸收后吸湿膨胀。
房屋长期空关,无人居住,通风不良,粉刷层中等水分蒸发后无处散发被木地板吸收后吸湿膨胀。
基层混凝土含水率过高,防潮隔离层未封密而吸湿膨胀。
未留伸缩缝或伸缩缝太窄
地板铺设时,靠墙位置应留2厘米的缝隙作为伸缩缝,然后用贴脚板盖住。但有些业主为了干净,没按要求预留伸缩缝,或者让铺设工人把缝尽量留得细,这样也会使地板无法伸展,受潮湿空气后吸湿膨胀容易拱起来,甚至漆面挤裂。
地面不平
原本地面的平整度不好,大多数开发商提供的地面平整度不达标,有些误差甚至会达到5毫米,而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要求的误差是2米内不超过2毫米。
地面潮气或水分侵入
铺地板前,一定要先铺一层防潮膜。尤其是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加上基层混凝土地面含水率可能过高,会导致地面水分被地板吸收,造成起鼓。
邻近卫生间和厨房的地面长期接触水,地面水分也可能渗透到地板下面。所以,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别是门槛石交界处要进行特殊处理。
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地面平整度不达标,也会导致地板与基层之间出现空隙。
施工中的粘接工艺不合理,使用的胶水粘接剂选择不当,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都会造成地面空鼓现象。
施工中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地面的稳定性,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
材料问题
地板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地面的稳定性。如果地板选材质量差,弹性较大,容易变形,就会导致地板与基层之间出现空隙。
地面材料的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施工时地面材料过于潮湿,容易使地板与基层之间产生不粘连的现象,形成空鼓。
伸缩缝被填充
有些业主觉得伸缩缝极大的影响了家居整体环境的美观度,因此会让工人将伸缩缝用小木片、石膏、腻子填实,或者用踢脚线钉死,这样会使地板无法伸展,从而起拱。
安装问题
在多个房间通铺地板时,如果门套处未加装扣条,地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会横向伸展,导致房间门口处地板相互牵扯,产生鼓包现象。
对于大面积或宽幅的木地板铺装,如果未采取分段措施,也容易导致地板鼓包。
基层起拱
如果地板安装前,原地面已有实木地板且受潮鼓起,新安装的地板也会受到影响,产生鼓包现象。
异物影响
安装地板时,如果地板下留有异物且未清理干净,地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这些异物而产生鼓包。
保养不当
使用过于湿润的拖把拖地,导致地面渗水,也是地板鼓包的一个常见原因。
地板质量问题
如果地板的质量不过关,含水率过高或材质不稳定,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鼓包现象。
综上所述,地板空鼓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材料、施工、环境等多个方面。为了避免空鼓现象,建议在选择地板材料时严格把控质量,施工过程中确保地面平整、干燥,并预留足够的伸缩缝,同时注意日常保养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