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水泥基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泥基处理方法:
磨缝
将温度缝两边的基面各宽40-50mm磨成斜口深3mm,使温度缝表面成“V”型。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填缝胶与基面的粘接面积,增加粘接力,同时保证填缝胶厚度而不占用弹性层的位置,确保整体的缓冲性好,使基础的热胀冷缩不影响硅PU表面。
酸洗
用清水湿润基础,防止稀盐酸渗入基础里面。
以浓度为8%左右的稀盐酸均匀泼洒并洗刷基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般冲洗两遍)。
洗完干燥后要求基面水泥原色,无白色粉化物及浮松物。在酸洗过程中要圈出积水位并做标识标记。
填缝
用填缝泡棉轻挤满温度缝,露出部分填缝泡棉用手提磨机磨平。
再用TB-002分两道以上把“V”型槽填平,每道填的厚度不大于1.0mm,太厚会发泡,影响TB-002的拉伸性能。
TB-002半干(表干前)状态下在表面贴上一块宽50mm的无纺布覆盖温度缝,无纺布不能宽于“V”型槽或超出“V”型槽范围。
水泥基灌浆处理
准备工作:进行地基的详细勘察和评估,确定需要加固的区域和范围,准备好所需设备和材料,如水泥、砂、水等。
钻孔:在需要加固的地基上钻孔,孔径和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将水泥基灌浆材料注入到地基中,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灌浆:将水泥基灌浆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钻孔注入到地基中,注意控制灌浆压力和速度,保证灌浆材料的均匀分布和密实度。
养护:灌浆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养护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灌浆材料充分固化。
水泥基自流平
确保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面干净坚固,无油脂或任何松散材料。
如果混凝土表面有缺陷或存在浮浆层,需要用适当的机械方法将其清除,直至露出坚固的表面,然后用真空吸尘器吸尘和用水进行清洗。
如果基面上有油渍,可使用化学清洗剂来处理,然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新浇混凝土或砂浆需在强度达到20Mpa以上时才可以进行自流平施工。
基面多孔或天气很热时,应在刷涂1~3小时之前用干净水冲洗让基面充分润湿。
地面修补
对地面局部破损、剥落等情况进行修补和加固,需要进行清理、打磨等处理,使表面平整,并按照比例进行水泥基材料制作和铺贴。
防水材料使用
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时,应先按比例将液料和粉料混合搅拌均匀。
涂刷时可以使用毛刷或滚刷,力度要均匀,且每次涂刷厚度不宜超过1mm。
涂刷两遍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通常1-2小时),总厚度一般为1-2mm。
涂刷完成后,可用清水湿润以增强效果。施工后,建议用湿布覆盖或喷雾洒水对涂层进行养护。
建议
在处理水泥基时,务必确保基面干净、坚实、平整,无油污和浮尘等杂质。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灌浆、自流平或修补等。
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如填缝时的厚度控制、灌浆时的压力和速度等。
施工完成后,进行充分的养护,以确保水泥基材料的充分固化和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