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打水泥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及其特点:
导管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水深不超过15~25m的情况。
设备:需要导管,直径一般为25~30cm,每节长1~2m,用橡皮衬垫的法兰盘连接,底部应装设自动开关阀门,顶部装设漏斗。
操作方法:导管只允许上下升降,不得左右移动。开始浇筑时,导管底部应接近地基约5~10cm,导管内应经常充满混凝土,管下口必须恒埋于混凝土表面下约1.0m。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徐徐提升漏斗和导管,每提到一个管节高度后,即拆除一个管节,直到混凝土浇出水面为止。与水接触的表层约10cm厚的混凝土,因质量较差,最后应全部予以清除。
泵压法
适用情况:与导管法类似,适用于各种水深。
设备:需要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拌和物沿输送管、浇筑管进入水下烧筑仓面。
操作方法:与导管法类似,通过混凝土泵将混凝土输送至水下,保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中断。
开底容器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水深。
设备:将混凝土装在易于开底的密闭容器内,再沉入到水下,到达施工地点以后即可卸料。
操作方法:将装有混凝土的容器沉入水下,到达指定位置后打开底部卸料,使混凝土在水下自然流淌。
预填骨料压浆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水深。
设备:需要浆管和预填骨料,通过浆管加压填充骨料缝隙胶结形成混凝土。
操作方法:在模板里预填骨料,通过往浆管加压或自流灌法胶凝材料,充填骨料空隙并胶结而形成混凝土。
袋装叠置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水深。
设备:将混凝土装入袋中在水下依次沉放,层间骑缝重叠。
操作方法:将混凝土半满地装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砌浇,袋与袋之间的层面可以从袋孔中挤出的水泥浆互相胶结。
倾注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岸边水深不起过1.5m的情况。
设备:需要夯击或振动等方法。
操作方法:新浇的混凝土堆用夯击或振动等方法挤入已浇的混凝土体中,使只有前沿的混凝土坡面与水直接接触。
建议
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水深、施工条件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下浇筑方法。
控制混凝土质量:配制抗冲散混凝土,提高混凝土中水泥浆的粘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冲散能力。
泵送和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至结构底部开始浇筑,避免混凝土经过水沉入底部,并尽量缩短浇筑时间。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试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