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成型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选择 :
树脂 :常用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基酯和酚醛树脂等,具体选择根据制品的使用要求而定。
纤维 :常用的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和陶瓷纤维等,纤维的选择应考虑其强度、刚度、密度和耐热性。
芯材 :芯材的选择根据制品的具体要求而定,有时需要与层合板结合使用。
成型工艺 :
手糊成型 :通过手动将树脂浸润纤维,适用于简单结构的制品。
袋压成型 :利用真空压力使树脂浸润纤维,适用于需要较高强度和刚度的制品。
辅助材料 :在接触成型工艺中,辅助材料如填料和色料用于改善树脂基体的性能。
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耐高温,易脱模,且价格低廉。
性能要求 :
高强度和高刚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具有高强度和高刚度,有时还需要纤维密度小、耐热性好。
良好的粘结性能 :基体对纤维应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保护纤维表面不受损伤。
适当的塑性和韧性 :基体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以防纤维断裂时裂纹扩展。
合适的结合强度 :有利于载荷由基体向纤维传递,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
尺寸和分布 :
纤维含量 :纤维的体积容量越大,增强效果越好。
纤维尺寸 :纤维直径越小、越长,增强效果越好。
纤维分布 :纤维的排列可采用不同方向交叉层叠方式,以达到多方向的增强效果。
其他影响因素 :
胶液体积 :影响树脂的浸润和分布。
环境温度与湿度 :影响树脂的固化速度和性能。
制品厚度与表面积 :影响成型工艺和最终性能。
交联剂蒸发损失 :影响树脂的固化程度和最终性能。
助剂和填料加入量 :影响树脂基体的性能和最终制品的质量。
这些标准和要求确保了复合材料在成型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成型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是保证复合材料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