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2024-06-14 03:10
压铸气孔原因解决措施![]() ![]() 压铸气孔原因解决措施希望能解答下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4 03:10
防止和消除侵入气孔的对策和措施 1、降低砂粒间毛细管中的气体压力 主要措施是控制型砂湿透气性和湿型表面硬度,湿透气性要有一个范围,透气性过高超过了上限,意味着砂粒间孔隙过大,铁液易渗入形成机械粘砂或表面粗糙,如果湿透气过低,低于下下限,铸件易产生侵入气孔。湿透气性的上下限值应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而定,高压造型,上限一般在140左右,下限为70-100,一般铸件上限在100,下限在50左右,如果手工造型,只要保证混砂质量,紧实均匀甚至可定为30。表面硬度:一般145造型机65-70,148造型机80-90,高压造型90以上,湿透性高,表面硬度可高些,反之表面硬度也应低些。 2、人工增强砂型通气能力 最常用方法是扎通气孔,扎通气孔深度有讲究,一般为不扎通。气孔顶端与型壁工作表面4-5mm扎透了,效果不好,甚至不起作用,扎的太浅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前面已说过,浇注后型壁被金属液加热,从界面到型壁达到100℃等温面这一区域,水分成为大量水蒸气,向内有侵入铁液倾向,向外扩散到温度低于100℃区域中,水蒸气遇冷又重新凝结成水分,此区域中水分可达原始水分的2-3倍,水分堵塞了砂粒间的孔隙,阻碍了水分的溢出,从而提高了发气区的气体压力,增加了气体侵入金属液的危险性,这种危险直到金属形成足够厚的固体壳后才能排除。下型发气区中的水汽上升是自然趋势,因此下型更应该多扎出气孔,松软的下型垫层应划出通气道。 3、砂芯的排气 浇注的砂芯被金属液包围,并被剧烈加热,粘结剂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并且砂芯只有芯头同砂型芯座相连通,排气系统变的狭窄,形成瓶颈似的通道关隘,因此保持排气系统的通畅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