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2024-06-14 15:23
铜带冷轧工艺流程![]() ![]() 铜带冷轧工艺流程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4 15:23
1、铜带冷轧 (1)塑性形变。 (2)辊缝区压力高,且存在压力分布,最大可达2700MPa。 (3)同时存在沿轧制方向与反轧制方向的摩擦力。 (4)辊缝瞬时温度高,可达200~300℃。 (5)滚动与滑动状态并存。 2、铜带热轧 铜带热轧优点: (1)热轧能显著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热轧时金属塑性高,变形抗力低,大大减少了金属变形的热轧型能量消耗。 (2)热轧能改善金属及合金的加工工艺性能,即将铸造状态的粗大晶粒破碎,显著裂纹愈合,减少或消除铸造缺陷,将铸态组织转变为变形组织,提高合金的加工性能。 (3)热轧通常采用大铸锭,大压下量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为提高轧制速度、实现轧制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铜带热轧缺点: (1)经过热轧之后,金属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金属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3)热轧不能非常精确地控制产品所需的力学性能,热轧制品的组织和性能不能够均匀。其强度指标低于冷作硬化制品,而高于完全退火制品;塑性指标高于冷作硬化制品,而低于完全退火制品。 (4)热轧产品厚度尺寸较难控制,控制精度相对较差;热轧制品的表面较冷轧制品粗糙Ra值一般在0.5~1.5μm。因此,热轧产品一般多作为冷轧加工的坯料。 铜带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铜带变色的解决方法 (1)控制酸洗时酸液的浓度。在将退火铜带表面氧化层洗去的情况下,酸浓度偏高没有任何意义。相反,浓度偏高,附着在铜带表面的残酸不易洗掉,并加快了对清洗水的污染,造成清洗水中残酸浓度过高,致使清洗后的铜带更易变色。因此,确定酸洗液浓度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可以清洗掉铜带表面氧化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其浓度。 (2)控制纯水的电导率。控制纯水的电导率,亦即控制纯水中氯离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控制电导率在50μS/cm以下比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