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回答 1 2024-06-16 20:12

油底壳蹭了怎么防锈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5-08-22 19:28
油底壳蹭了怎么防锈希望能解答下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6 20:12

喜欢研究车的都知道,说到机油,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能润滑,能密封,能清洁,能防锈,但是和机油有关系的发动机毛病可以说也是相当的多,比如大众的烧机油,CS35的机油乳化,以及今年年初出现的本田机油增多问题。

为了搞清楚机油增多,首先我们要看看机油是怎么参与发动机运转的。

通过机油泵,将油底壳中的机油泵入到油道里面,经过滤清器后,机油进入缸体主油道,再循环到缸盖上的凸轮轴,最终通过回油孔,返回到油底壳里面,这期间,机油要润滑各个摩擦副,比如活塞销,缸套,轴瓦,凸轮轴承等等地方,滑动表面建立的油膜,能够降低摩擦损失,减少磨损。

这在样一个封闭循环过程里面,理论上机油是不会明显增加或者减少的,那么机油又怎么会平白无故增多呢

答案就是燃油稀释

简单来讲,发动机在冷起动阶段,喷油器喷射的燃油会冷凝在冷的燃烧室壁面上,或者油滴可能与燃烧室壁面碰撞而形成壁面油膜,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燃油逐渐顺着环槽间隙进入油底壳里。而且伴随着减摩技术的推广,低张力活塞环的广泛应用,进入油底壳的燃油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机油增加的原因。

托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福,混入机油里的燃油不会一直赖在油底壳里面不出去,只要温度足够高,它就能挥发出来,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重新进入燃烧室里面烧掉。所以,正常情况,机油里面的燃油量应该是动态稳定的状态,并且机油也是允许一部分燃油在里面的,只要不超过10%wt,是不会对润滑造成不良影响的。

可惜,事与愿违,有些工况下燃油就是没办法挥发出来,那就是所谓的“快递员工况”,在较冷的外部环境下,发动机冷机起动,并在短途行驶后停机,这个时候发动机还没有充分热起来,同时起动时为了保证冷机起动性能会多喷油,加浓混合气,次数多了,混入到油底壳里面的燃油比蒸发的多,自然而然地机油的液面也就会逐渐升高了,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机油增多是不可避免发生的。

比如德国Kollmann实施的试验,将五台量产车,排量从1.4到2.0,每次起动后行驶最多15km,车速最大50km/h,转速最高2500 rev/min,两年不更换机油,每台车行驶里程达10000km,最终发现燃油稀释率高达12.5%到26%wt,随后进行了8周的高速公路驾驶,行驶4000km后,燃油稀释率降低到了2%wt。

还有Bergstra进行的试验,将两台车每天分别行驶两次,每次的里程分别为4.8km到2.4km,最后发现每天单程2.4km的时候,油温只有22~75℃,每天单程4.8km的时候,油温是30~100℃。对于燃油稀释率,冬天时为8~11%,夏天时为3~5%。

所以,对于机油增加这个问题,如果你在寒冷地带,而且经常短途驾驶时,建议冷机起动后,暖机几分钟再行驶,或者偶尔跑跑高速,让发动机热一段时间。

当然,也可以像本田提供的解决方案,通过更改ECU和TCU的参数,以及变更空调控制单元,以及散热器下水管总成,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冷机起动时的发动机温度,使油水温快速升高,这样就能促使混入在机油里的燃油快速挥发,降低“快递员工况”下的燃油稀释率。

总之,正确认识燃油稀释问题,按期进行保养,才是最可靠的解决办法。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