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1
2024-06-19 02:28
一建建筑知识点![]() ![]() 一建建筑知识点希望能解答下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9 02:28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要点 ① 设置大门,引入场外道路; ② 布置大型机械设备; ③ 布置仓库、堆场; ④ 布置加工厂; ⑤ 布置场内临时运输道路; ⑥ 布置临时房屋; ⑦ 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和其他动力设施。 绿色建筑划分 ① 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 ②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为基本级。 ③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相关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满分值的 30%。 ④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满足相应要求时,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工程资料移交与归档 ① 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施工资料; ②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各专业承包单位应向施工总承包单位移交施工资料; ③ 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监理资料; ④ 建设单位应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工程档案。应为原件。 ⑤ 归档保存期限应符合规定,无规定时不少于5年。 ⑥ 建设单位工程资料归档保存期限应满足工程维护、修缮、改造、加固的需要。 ⑦ 施工单位工程资料归档保存期限应满足工程质量保修及质量追溯的需要。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流程 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危大工程实行分包并由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混凝土的耐久性 ① 抗渗性(分P4、P6、P8、P10、P12、>P12六个等级)。 ② 抗冻性(分 F50、F100、F150、F200、F250、F300、F350、F400、>F400九个等级)。 ③ 抗侵蚀性。 ④ 碳化(中性化)。 ⑤ 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胀裂)。 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包括 ① 防水性:常用不透水性、抗渗透性指标表示。 ② 机械力学性能:常用拉力、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示。 ③ 温度稳定性:常用耐热度、耐热性、脆性温度等指标表示。 ④ 大气稳定性:常用耐老化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等指标表示。 ⑤ 柔韧性:常用柔度、低温弯折性、柔性等指标表示。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要求 ① 预制桩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② 接桩桩头宜高出地面0.5~1m。接桩方法:焊接、螺纹接头和机械啮合接头。 ③ 沉桩顺序: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密后疏。对于密集桩群,从中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结构实体检验的组织要求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2.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3.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震害严重部位: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重于柱底,角柱重于内柱,短柱重于一般柱。 2.采取的措施: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桩基检测技术 1、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主要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主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2、桩基检测开始时间应满足条件: ① 采用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70%且不应低于15MPa。 ② 采用钻芯法检测,受检桩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者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③ 一般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砂土地基不少于7d,粉土地基不少于10d,非饱和黏性土不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少于25d。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休止时间。 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 防水性:常用不透水性、抗渗透性等指标表示。 机械力学性能:常用拉力、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表示。 温度稳定性:常用耐热度、耐热性、脆性温度等指标表示。 大气稳定性:常用耐老化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等指标表示。 柔韧性:常用柔度、低温弯折性、柔性等指标表示。 楼梯的建筑构造 一、防火、防烟、疏散要求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二、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1.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2.每个楼梯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小于3级。 3.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楼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