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2
2024-06-19 05:05
澶的典故![]() ![]() 澶的典故,麻烦给回复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9 05:05
澶渊之盟的典故:北宋前期,辽的力量逐渐强大。辽军常到黄河流域扰乱或掳掠。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军对宋朝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澶州北城,矛头直指北宋都城东京。 当时东京与澶州仅一河之隔,情势非常危急,朝廷上下手足无措。 宰相寇准极力劝说真宗御驾亲征。 宋真宗来到澶州城,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他们把几千个前来攻城的辽兵杀得落花流水。 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又射死了辽军先锋萧挞览,狠狠打击了辽军嚣张的气焰。 辽军士气低落,寇准力主乘势进军,收复失地。 但宋真宗不敢与辽军决战,于是宋辽进行议和。 宋真宗派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条件是不准割地,岁币(北宋政府每年给辽、西夏的钱财等物)“百万之下皆可许”。 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兄:宋每年向辽进贡20万匹绸缎和10万两银子: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相互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 随后,辽军将军队撤了回去后,宋真宗也班师回京。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19 05:05
指澶渊之盟历史事件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