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回答 6 2024-06-23 15:13

古建筑中多用什么形状作排水口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5-08-24 23:50
古建筑中多用什么形状作排水口希望能解答下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15:13

在我国古建筑中多用的形状作排水口的装饰是螭。 螭(chī )或螭首,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

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扩展资料 冬天到故宫看雪,夏天看雨,都会看到不同的奇观,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 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暴雨时,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

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也称螭首或角兽,是用于须弥座转角处和望柱外缘之下的排水构建,多镌刻成龙首形,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

从螭首龙头孔中流水,在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在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15:13

螭首。螭首又叫螭头,是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螭首碑,大约出现于汉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可能由晕首碑深化而来。

螭首碑,大约出现于汉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可能由晕首碑深化而来。

南朝刘宋大明二年(458年)刻的《爨(cuàn)龙颜碑》就是着名的螭首碑之一。

唐朝时螭首碑逐渐成为等级高低的象征,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准刻制。五代后唐王仁裕云:含元殿(唐)前玉阶三级,第一级可高二丈许,每间引出一石螭头,东西麟次。

到宋代用石螭首已成定式。李诫《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造殿阶螭之制,施之于殿阶对柱及四角,随阶斜出,其长七尺,其螭首,令举向二分。又螭子石称:造螭子石之制,施之于阶棱、勾阑、蜀柱卯之下。

另有元上都出土的石螭首,长82.5厘米,宽29.5厘米,卷鼻,张口露齿,怒目圆睁,造型浑厚古朴。现藏内蒙古博物馆。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5-08-24 23:50

古建筑中多用龙的形状作为排水口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5-08-24 23:50

古代建筑多用拱顶形状来排水 。下的雨水顺着房顶的倾斜面迅速的排到地面,房顶不存水 很好的解决了房屋漏雨的问题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5-08-24 23:50

大多用砖石砌成长方形条渠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5-08-24 23:50

石头篦子形状的排水口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