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椅, 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以其庄重典雅的形态而闻名 。太师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尤其在明朝,它因其设计精致,实用性与观赏性并重,成为了官宦人家的常备家具,象征着权威和地位。
太师椅的名称源于当时官职“太师”,这是一品至三品的高级官员,椅子的设计因此反映了这一阶层的权力和尊荣。太师椅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在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
太师椅的椅形所指,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当大官,坐太师椅,这会是在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综上所述,太师椅不仅是一种家具,更是中国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设计、材质和装饰都体现了尊贵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