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主要依靠国家行政调派实施工程施工承包任务。随着80年代市场化的推进,建筑行业逐渐发展出多种工程建造承包模式,包括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融投资带动总承包等,极大地丰富了建筑企业的工程承包模式。同时,包工头和劳务公司的兴起,促进了劳务分包、扩大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的发展。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建筑企业对项目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以建筑企业内部项目全额承包模式下的风险承包管理为出发点,探讨建筑企业项目经营风险及应对之道。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工期要求紧、压价、垫资等,导致合约质量下降;劳务价格持续上涨,建筑主材价格波动,经济环境变化等。这些风险使项目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以总包公司的一个项目为例,中标价比投标价低了1960万元,存在六百余万元的亏损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建筑企业如何在风险中捕捉机遇?总包公司经营负责人表示,他们把风险当成机遇,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成功规避风险并转化为机遇。他们通过项目全额承包、风险化解和考核兑现等手段,实现了项目的成功管理。
项目全额承包是基础。公司对承接的每一项工程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详细的风险分析,然后与项目经理部签订全额承包合同,约定项目利润上缴指标和质量、安全、工期等管理目标。项目经理、书记、副经理等管理岗位根据项目大小交纳风险抵押金,如未完成指标,则扣抵风险抵押金甚至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
项目风险化解是补充。对于存在较大风险的项目,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签订风险化解责任状,明确公司和项目管理责任,将项目风险管理落实到人。
项目考核兑现是关键。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考核,包括关键节点考核、年终考核预兑现和项目完工二次兑现,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筑企业如何处理发展、风险与机遇?总包公司领导表示,关键在于建立科学严密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完善相应体制和机制,并确保这些措施得到落实。在改革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建筑企业已经进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需要不断完善项目风险管理,以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
结尾段: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项目经营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风险识别、防范和转化,可以有效应对项目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建筑市场中,建筑企业应继续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