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板筋的配筋流程如下:
计算板的弯矩
利用PKPM软件计算板的跨内最大弯矩和板边弯矩。确保板的边界条件正确,例如,相连板为降板且高差大于30mm时,该边界为铰接;板端搭在承重墙上时,该边为刚接。
调幅
根据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调幅,以确定合适的钢筋级别、直径和间距。
异形板的校核
对于异形板,应用morgain进行校核。确保板的缩颈区域板厚至少为140mm,二级钢筋直径为10,双层双向通长配筋。
边界条件
根据板的形状和边界条件,确定底筋和面筋的布置。例如,对于B1板,底筋边界条件为四边简支,面筋边界条件为两固两简。
配筋率
确保配筋率满足规范要求。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
钢筋间距
钢筋间距应根据板厚确定。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
施工图生成
使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注意检查边界处钢筋长度是否正确。
建议
精确计算:确保所有计算步骤都精确无误,特别是边界条件和弯矩的计算。
符合规范:配筋率、钢筋间距等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灵活调整:根据PKPM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钢筋的布置和规格。
审核确认:在最终确定配筋方案前,进行多轮审核和确认,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