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配筋需要根据结构计算和配筋计算来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梁的高度h
根据梁的荷载所产生的最大弯矩和剪力,设计出梁的高度h。
计算钢筋的直径和配筋
根据梁的最大弯矩和剪力,计算出钢筋的直径和配筋量。一般配双层钢筋,在梁端根据剪力大小配弯筋,即剪力筋。
配筋平面图
梁配筋平面图的底版采用结构平面布置图,建议除板厚标注、配筋加筋、构柱编号、次梁定位、节点编号以外,其他的图层线都应与平面布置图一致。
放大原则
超静定次数越多,放大系数越小;超静定次数越少,放大系数越大。悬挑梁和单跨梁、框支梁应适当放大,大跨度梁可适当放大。其他梁配筋可以少放大甚至不放大。楼梯间的梯梁梯柱布置与平面输入可能有不符,楼梯边梁应考虑这些原因,适当放大。注意三跑四跑楼梯,荷载不要漏。
钢筋排数
梁配筋尽量配一排;配筋大可考虑配两排;尽量避免在简单的梁里出现三排钢筋,因为外排钢筋更有效。可以定个原则,梁高470以内不允许出现三排钢筋的配法。
拉通筋
拉通筋尽量可以用小的钢筋,应用在住宅等小跨度梁里。多直径搭配直径差距不宜超过两级。如果在公建、商铺等跨度较大、荷载较大的梁中,尽量用大钢筋拉通,以减少根数,达到上述要求。局部薄弱部位和屋面可考虑3根面筋拉通,或者局部加强。
锚固要求
梁端支座如果宽度240,尽量用16及以下的支座筋,满足锚固平直段0.4LaE的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当梁宽小于100mm时,可为一根)。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25时,保护层厚度为25mm。
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担剪力的,直径不小于6mm,箍筋直径尚应不小于d/4(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弯起钢筋和架立钢筋
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称弯起角)一般是45°;当梁高h>800mm时,弯起角为60°。架立钢筋用于支撑纵向钢筋,确保其位置正确。
纵向构造钢筋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抗震结构要求
在抗震结构中,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确保梁的配筋满足结构安全和力学要求。在实际设计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和设计规范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