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好,欢迎来到有货号
回答 3 2024-06-23 20:16

武则天为什么让张柬之当宰相,最后把她给逼退位了

已解决 悬赏分:70 - 解决时间 2025-08-04 02:38
武则天为什么让张柬之当宰相,最后把她给逼退位了,麻烦给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20:16

从大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到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的50年间,除了李显做了54天的皇帝外,武则天作为实际的执政者,前后已经达到了半个世纪之久。

在这半个世纪的时光河流中,武则天可谓历经风雨坎坷,跌宕波折不断。但她始终如一枚坚硬的钉子,刺破男权社会的铜墙铁壁,进一步固化了以女性为核心的武周集权体系。在这个让大唐惯性不很适应的体系里,始终有一批智谋双全、勇可敌天的杰出人物为其所用。也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挺立着武则天,维护着武周的政权,才让武则天执政期间,社会趋于安定,经济得到发展,人口逐步增加,国力不断强大。到武则天由皇帝位置下来的时候,全国人口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万,几乎翻了一番。那时候,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她的竭力推动下,科举选仕的制度逐步完善,她破除既有的门阀观念,给一大批寒门才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她广开言路,给读书人一个相对宽松的言论空间,陈子昂、骆宾王等一些刚直之士可以针砭时弊、直率建言。她革除时弊、实行边军屯田,边境安宁稳定。对诸如吐蕃贵族的叫板,武则天则以凛然之气给予回击。

她,毫无疑问地挺立在历史的青灯黄卷之中。除了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之外,两个关键的男臣让她的帝王日子和往后的历史变得起伏跌宕。一个是狄仁杰,一个是张柬之。狄仁杰是一心一意挺她立起来的男人,张柬之则迫使她还政李唐的男人。

说起狄仁杰,可以说是武则天非常信赖的人,因此狄仁杰在朝期间,先后向武皇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泰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当然,张柬之也是在狄仁杰的推荐之下终为宰相。正是这个张柬之在武周政权的味道有了变化的时候,与太子李显等人相机而动。张柬之亲率禁军闯入武则天后宫,强逼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唐王朝。

我们看看这个扭转风气的关键人物张柬之。史书记载,张柬之在八十岁之前平平淡淡,默默无闻。恐怕不是因为他策划的这次军事政变,历史绝不会把过多的笔墨给他。

经过狄仁杰的屡次推荐,张柬之终于坐上了宰相的位子,这时的他已经八十岁了,和女皇的年龄不相上下。武则天之所以选择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宰相来辅政,不光是因为张柬之在权力场合的见识经验和人际关系,还因为她觉得一个八十多岁的人物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会一心一意、秉公克己。

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当上皇帝的十五年时间里,大唐老臣忠于李家天下的心思一直埋在心底,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这种心思就会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宰相张柬之就是心里埋着光复李室种子的一个老臣。恰好女皇武则天让他当上了宰相,这就像春风吹拂寒冷的冰河。

重权在手,张柬之决意要抓住机会,复辟李唐。他开始精心策划一场扭转局面的大活动。但是,能不能有胜算?胜则光耀天下,败则株连九族,张柬之准备把性命提在手里。公元704年,机会终于来了,垂垂暮年的武则天又一次病倒了,无法处理朝政,只能在迎仙宫闭门养病。这是行动的好时机。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张柬之集中将领率五百多羽林军,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士兵一拥而上,以图谋造反之名杀了身居迎仙宫的张易之、张昌宗二人。随后,在武则天的病榻前让武则天下召立即传位给太子,面对李显和张柬之的逼迫,体弱不堪的武则天已经没有精力与儿子李显和大臣张柬之论理。在不堪和无可奈何之中,一个执掌天下半个世纪的女性连拱手相让的力气都没有了。就这样,太子李显先是以监国的身份掌握了国政。十多天后,武则天把皇帝位置交给了李显,国号由周复唐。

15年的大周政权和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很快被张柬之结束了。

一年后,83岁的武则天离开了,去世前她主动要求去掉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还嘱咐要“袱庙”“归陵”。主动归附到李唐宗庙,以唐朝皇后的身份埋进了乾陵,和丈夫高宗一起合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叱咤政坛几十年后,终于又回归了女人,继续享受李氏子孙的香火。

武则天付出了一生心血,皇位给她带的荣华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透亮。但她没有寿终正寝,一夜之间繁花散尽。当我们把那个时代和女性、和皇帝、和男权牢笼等等因素连在一起考量的时候,武则天岂是文字所能完全描述的一个人物?无字碑挺立的情怀,可以说前无古人。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4-06-23 20:16

经过狄仁杰推荐,张柬之终于坐上了宰相的位子,这时他已经八十岁了,和女皇的年龄不相上下。武则天之所以选择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宰相来辅政,不光是因为张柬之在权力场合的见识经验和人际关系,还因为她觉得一个八十岁的人物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会一心一意,秉公克己。

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当上皇帝几十年间,大唐老臣忠于李家天下的心思一直埋在心底,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这种心思就会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宰相张柬之就是心里埋着光复李室种子的一个老臣。恰好女皇武则天让他当上了宰相,这就像春风吹拂寒冷的冰河。

重权在手,张柬之决意要抓住机会复辟。他开始精心策划一场扭转局面的大活动。公元704年武则天又一次病倒,无法处理朝政,张柬之集中将领率五百多羽林军,簇拥李显冲向迎仙宫,士兵一拥而上,随后武则天下召立即传位给太子,面对李显和张柬之的逼迫,在不堪和无可奈何之中,将执掌大权供手相让给李显,十多天后,武则天把皇帝位置交给了李显。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5-08-04 02:38

历史上最厉害的女人应该就是武则天了,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所创下的政治高度也是很多皇帝都不能比较的,在她领导的朝代是非常兴旺的,人口数量就可以证明这个国家的强盛,也是整个唐朝至宋初最多的朝代,她是非常惜才的人,那时骆宾王给徐敬业写了一篇讨伐文,里面对武则天更是大不敬,但是武则天却很平静的看完,还加赞骆宾王。

狄仁杰是武则天身边很重要的人,他为人刚正不阿正直机敏,武则天看上他这一点,非常重用信任他,他们在很早以前也是交情颇深,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一个人,说他有宰相的才能,武则天听后任用了张柬之,但是没有给他特别高的职务,只是让他做了洛州司马,然后狄仁杰又向武则天建议,说她并没有重用张柬之,武则天回答已经重用了,但是狄仁杰却说只有宰相之位才可,后来武则天才开始重用张柬之。

但是她绝对没有想到这张柬之竟成了祸害,武则天大病张柬之趁机会发动政变逼她退位,武则天听后一脸惊慌,到最后她才想明白狄仁杰是故意将张柬之放在自己身边,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自己心中非常失望,原来狄仁杰效忠的一直是李唐的社稷,并不是真心效忠她的。

狄仁杰早在传位的时候就和武则天政见不一样,狄仁杰多次向她进言立李氏为太子,但是被武则天多次驳回,自己把持朝政不撒手,狄仁杰一直忠于李唐王朝,肯定就会想办法让政治回到李氏手中,所以思前想后认为自己要是退宰相之位,那就没有人能够直言李氏了,所以他才处心积虑的让张柬之坐上宰相,希望有一日能够将朝廷还给李氏。

武则天最信任狄仁杰,没想到还被他叛变,但是江山始终还是李氏江山,狄仁杰这样做也没有错,虽说武则天把唐朝治理的很好,但是她始终不是李氏的人,没有李氏血脉,所以这江山迟早还是他们的,狄仁杰一直对李氏社稷忠心耿耿,他对武则天的付出也是真心的,只是他更倾向于李氏的人做皇帝,但是武则天的一生真算是传奇了,能做一回皇帝可无憾了吧。

有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