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是以特殊地质遗迹为核心,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综合性自然区域,兼具科研、教育、保护与旅游功能。具体定义如下:
核心构成
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如断层、岩溶、火山地貌等,并结合生态系统、人文景观(如古人类遗址)形成区域。
国际与国内定义
国际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提出,要求区域具备明确边界、足够规模(通常数百平方公里),且能服务当地经济,包含地质、生态、历史等多重价值。
国内界定 :国土资源部2000年明确,强调地质遗迹保护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供科学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
功能定位
保护与研究 :重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研究。
教育与科普 :通过展示地质历史、构造等,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旅游与经济 :开发高科学品位的观光、度假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世界遗产体系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成员的地区,如中国黄山地质公园(2000年入选)。
总结 :地质公园是连接地球科学、自然保护与人类活动的桥梁,通过系统规划实现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利用与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