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缝处理措施需根据裂缝深度、结构功能及损伤程度选择针对性方案,主要分为表面修补、灌浆封堵、结构加固及预防措施四类。具体如下:
适用于非贯通裂缝或浅层裂缝(深度≤5mm),操作流程包括:
凿毛清理 :人工凿除混凝土表面乳皮,高压水冲洗(25-50MPa)或低压水冲毛(0.3-0.6MPa);
涂抹材料 :环氧胶泥、水泥浆或防腐涂料,增强防水和防裂性能;
附加防护 :粘贴玻璃纤维布提升抗拉强度。
针对渗水裂缝或深层裂缝(深度<5mm),采用高压灌浆(环氧树脂/聚氨酯)或嵌缝封堵(聚氯乙烯胶泥/聚合物砂浆),形成防水屏障。
适用于承载力受损的严重冷缝,包括:
外包钢加固 :焊接型钢提升抗弯能力;
碳纤维布加固 :粘贴碳纤维布增强抗剪强度。
优化施工流程 :连续浇筑间隔≤2小时(高温≤1小时),分层厚度≤50cm;
温控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25℃,使用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
预处理施工缝 :凿毛并预埋3mm以上止水钢板。
注意事项 :处理前需评估裂缝是否贯通,优先选择灌浆或加固法修复结构隐患,表面修补仅作装饰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