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主要发生在 华北冀中平原 ,以 保定清苑冉庄 为典型代表。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发生地
地道战集中于 冀中平原 (包括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等地),这一地区地势平坦但缺乏天然屏障,日军“扫荡”频繁,冀中人民通过挖掘地道进行长期抵抗。
典型代表区域
保定清苑冉庄 :1942年夏季反“扫荡”后,冉庄民兵将单口隐蔽洞改造成双口地道,形成“地下万里长城”,1944年冬已开挖1.25万公里地道,覆盖8000余村庄。 - 定陶县 :除冉庄外,定陶县人民也广泛开展地道战,成功抗击日伪军“扫荡”。
其他相关地区
山西省、山东省等地也有地道战发生,但规模和影响力不及冀中平原。例如,山东省定陶县李馆村(鲁西南)和李馆地道遗址,虽为重要战场,但知名度较低。
历史意义
冀中地道战通过“房连房、内外联防”形成立体防御体系,有效抵御日军水、火、毒、烟等攻击,并具备反击能力。1944年底冀中地区共开挖地道1.25万公里,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地下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