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的性质是父系社会。
大汶口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主要分布于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两岸的平原上。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被命名为大汶口文化。通过对大汶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学者们认为,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是父系社会。
1.大汶口文化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同时也发展了陶器、玉器等手工业。
2.大汶口文化的居民以氏族部落的形式生活,氏族内部实行严格的父系制度,男性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3.大汶口文化在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艺术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祖先崇拜、几何印纹陶器等。
总的来说,大汶口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地区的一种父系社会文化。这些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