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校园内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其中“至善”曾被误写为“至缮”,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错别字”。
厦门大学的“至缮”错别字源于1921年厦门大学的创建者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大学的早期,陈嘉庚先生亲自题写了校训,但由于他对于书法的理解和表达,将“至善”写成了“至缮”。陈嘉庚先生的这个误写并没有被及时发现,而是在校训石碑树立多年后,被一些细心的师生发现。尽管这是一个错误,但厦门大学并没有立即改正,而是将其保留下来,成为了学校历史的一部分。
1.陈嘉庚先生是中国着名的华侨领袖,他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富创办厦门大学,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出自《周易》的《乾卦》和《坤卦》。自强不息,意指自我激励,不断进取;止于至善,意指追求完美的境界。
3.厦门大学“至缮”错别字的保留,体现了学校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错误的包容,也提醒师生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要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学习和改进。
厦门大学“至缮”错别字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学校历史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厦门大学对于教育理念的独特理解和坚持。这个“错别字”成为了厦门大学的一个特色,也成为了学校历史的一部分,被广大师生所熟知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