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秋夕、八月会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2.中秋节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二说它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3.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节日食品。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在这一天抬头仰望天空那轮明亮的圆月,寄托思乡之情,期盼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