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是海洋表面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其形成和特征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海浪通常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风浪是风力直接作用形成的波浪,涌浪是风浪向远处传播后受地形影响产生的波,近岸波则是风浪进入浅水区后的破碎波。
物理特征
周期与波长 :周期0.5-25秒,波长几十厘米至几百米;
波高范围 :常见波高几厘米至20米,极端情况下可达30米以上。
成因与影响因素
主要成因是风力,但潮汐、地震等也会引发波浪。海洋地形(如浅滩、礁石)、海水深度、温度、盐度等均会影响波浪的传播和形态。
分类与命名
根据形成位置和特性,海浪分为风浪(风直接作用)、涌浪(风浪传播至浅水区)、近岸波(浅水区破碎波)三类。
自然与人文意义
海浪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航运、海岸防护等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其形态常被赋予诗意描述,如“大海的呼吸”“流动的水彩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