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和白露是每年的固定日期,立秋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白露则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未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此时,天气已经转凉,夜晚水汽凝结在地面和叶子上,形成露珠,名为"白露"。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1.立秋后,我国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因为夏季人们食欲不振,体重有所下降,立秋后人们开始增加营养,以补夏季的亏损。
2.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此时应注意增添衣物,以防着凉。此外,此时是支气管哮喘等病的高发期,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3.在我国古代,立秋和白露都是重要的节气,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饮食习俗。
立秋和白露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也是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和活动,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