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回,但其计算和转回过程需遵循严格的会计准则。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对持有待售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回的。以下是对其转回的计算和具体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
1. 转回条件:
持有待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高于其账面价值;
持有待售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
2. 计算过程:
当符合上述转回条件时,企业应按以下步骤计算转回的减值准备:
确定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检查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是否超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如果超过,则只允许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对转回的减值准备进行会计处理。将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3. 操作步骤:
企业在确定符合转回条件后,根据上述计算过程计算出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
对转回的减值准备进行会计处理,即借记“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将转回的减值准备金额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1. 持有待售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待售资产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处置组。企业应根据资产的性质和处置的意图对持有待售资产进行分类和计量。
2.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对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充分披露,包括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金额、转回情况等。
3.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包括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市场条件等。企业在进行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