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以“万园之园”著称,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基本概况
组成 :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万春园)三园及众多小园组成,占地约3.5平方千米(5200余亩)。 - 地位 :集中国园林传统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被誉为“万园之园”和“夏宫”。
历史沿革
始建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赐予四子胤禛(雍正帝),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扩建。 - 鼎盛 :乾隆帝时期调整景观,增建建筑组群,形成规模宏大的皇家宫苑。 - 毁灭 :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焚烧,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园内建筑被毁,文物流失。
建筑与特色
规模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含150余景,以水景为主,融合江南园林与欧洲建筑风格。 - 功能 :既是帝王避暑理政之所,也是收藏大量文物与艺术品的地方。
现状与意义
遗址保护 :1988年建成遗址公园,保留原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历史沧桑。 - 文化价值 :体现中西合璧的造园艺术,是研究清代历史与文化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