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的会议主要协定指出是《巴黎协定》。
巴黎气候大会,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21),于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大会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长期目标。在此次大会上,各国代表最终达成了《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温度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 减排承诺:各国根据自身国情,承诺到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并在此后努力实现长期减排目标。
3. 透明度:加强各国减排行动的透明度,确保各国履行承诺。
4. 财务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5. 检验和评估:建立定期检验和评估机制,确保各国履行承诺。
《巴黎协定》的签署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各国提供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指南。然而,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各国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1. 《巴黎协定》的签署过程充满挑战,各国在减排承诺、资金支持、透明度等方面存在分歧。在大会最后阶段,各国代表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共识。
2. 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各国纷纷开始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3. 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全球各国利益,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