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缴存基数确实是实际收入。
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指职工在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它是确定公积金缴存额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国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规定,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确定通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实际收入原则:公积金缴存基数应以职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准,即职工的实际收入。这里的实际收入通常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2. 合法性原则:公积金缴存基数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公平性原则:对于同一单位内的职工,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确定应公平合理,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
4. 稳定性原则: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动。
公积金缴存比例由职工和单位共同承担,一般情况下,职工和单位的缴存比例分别不低于5%和12%。以职工实际收入为基数,计算出应缴存的公积金金额,由职工和单位分别承担。
1. 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计算方法:公积金缴存基数=(上一年度工资总额+奖金+津贴+补贴等)/12。
2. 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每年进行一次,具体调整时间和方法由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
3. 公积金的使用:职工在购买住房、建造住房、翻建住房、大修自住住房等情况下,可以申请使用公积金。同时,公积金还可以用于偿还住房贷款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