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的,对工业、生活和其他各类污水排放过程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进行限制的规范。
污水排放标准是为了保护水环境质量,防止水体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限制:根据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重金属、氮、磷等,规定其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2. 排放总量控制:针对某些污染物,如氮、磷,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会规定年度或时段内的排放总量。
3. 排放去向:明确污水的排放去向,如工业废水应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者达到标准后直接排放到地表水或地下水。
4. 排放时间和方法:规定排放时间、排放位置以及排放方式,如是否允许夜间排放等。
5. 监测和监督:要求排放单位建立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并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在中国,污水排放标准由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组成。国家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是基础性文件,地方标准则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行业标准则适用于特定行业。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污水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近年来,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提高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强化了总量控制要求,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
1. 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修订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12)已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2. 地方标准如《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9)等,是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3. 行业标准如《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1992)等,针对特定行业制定了详细的排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