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在清朝时期修建的。
颐和园,这座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最初名为“清漪园”。它是为了庆祝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宪皇太后的六十大寿而建的。园内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浑,是清朝皇家园林的典范。然而,在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下令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意为“颐养太和”。
1.颐和园的建设耗资巨大,据记载,当时花费了近480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
2.颐和园的设计巧妙,全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湖中的南湖岛象征蓬莱仙境,十七孔桥象征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池三山"的园林理念。
3.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颐和园的修建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艺术,也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