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是经度,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界。东半球包含从20°W向东至160°E之间的地区,而西半球则包括从160°E向西至20°W的区域。这两条经线将地球表面大致划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在0°到180°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在180°到360°,但因为180°经线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东西经的分界线,所以不被包含在任何一个半球内。
东西半球的划分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地球的经度系统。在地球的赤道面上,经度是按角度划分的,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划分为180°。为了方便地理上的理解和研究,国际上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这一划分方式使得大部分陆地和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地分布在两个半球内。
20°W经线作为西半球的开始,是因为它位于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西部边缘,而160°E经线则位于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边缘,这两个经线大致与东西半球的自然地理边界相吻合。这样划分后,东半球包含了大部分的陆地和人口,而西半球则主要由海洋和相对较少的人口区域组成。
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科学研究、航海、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制定航线、定位地理位置、进行气候研究等方面。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半球边界,但这种简化划分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精确的。
总结来说,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是基于经度,通过20°W和160°E两条经线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这在地理学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