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句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着名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晓”意为清晨,“看”是观察的意思,“红湿处”指的是被春雨滋润过的花朵,这些花朵因为沾上了雨露而显得更加鲜艳、饱满。“花重”意味着花朵因为水分的滋润而显得沉重,“锦官城”则是指成都,古时候成都因其繁华景象被比作锦绣之地。
这句诗通过“红湿处花重”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春雨之后花朵的生机勃勃,以及整个城市因为春雨的滋润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美好画面。杜甫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春雨后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雨后花重的锦官城。
《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1.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作以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而着称,有“诗史”之称。
2.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成都市,古称“锦官城”,因其历史悠久的织锦业而闻名。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成都及当地人民生活的诗歌,其中《春夜喜雨》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