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环保费的计取通常依据国家或地方的相关环保法规、项目特点和工程规模来确定。
施工环保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所需投入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但不限于环境监测、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1. 法规依据:首先,施工环保费的计取需要参考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环保法规和政策。例如,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都规定了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计算方法:
定额计费:根据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保费用定额进行计算。定额费用通常按照工程类别、规模、工期等因素进行分类,便于统一管理和核算。
实际发生计费:根据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环保费用进行计取。这种方法需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支出,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租赁费等。
3. 费用组成:
环境监测费:用于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废弃物处理费: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的处理费用。
噪音控制费:用于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费:用于治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
4. 管理要求: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环保费用管理制度,确保环保费用专款专用。
定期对环保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
加强施工现场的环保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监督管理要求。
2.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要求》:为施工单位提供了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有助于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3. 《绿色施工导则》: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提出了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