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留下的公房可以通过法定继承或者遗嘱继承的方式由其子女继承。
老人留下的公房,即公有住房,是老人在生前居住的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住房。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老人留下的公房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继承:
1. 法定继承:如果老人没有留下遗嘱,那么其公房的继承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在这些继承人中,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老人有子女,那么其公房将由子女继承。如果子女已经去世,则由子女的直系血亲继承。
2. 遗嘱继承:如果老人在生前留下了遗嘱,那么公房的继承将按照遗嘱的指示进行。遗嘱是老人对自己财产处置的最后意愿,具有法律效力。遗嘱中可以指定公房的继承人,以及继承的比例。
在具体办理继承手续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确认继承人的身份:继承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提交公房租赁合同:需要提供老人生前签订的公房租赁合同。
评估公房价值:继承人需要到房地产评估机构对公房进行评估,获取评估报告。
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继承人需要携带相关材料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支付相关税费:根据当地政策,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税费。
1. 继承权丧失:如果继承人存在《继承法》规定的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如故意杀害被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等,其继承权将丧失。
2. 继承份额:在法定继承中,如果有多位继承人,继承份额将按照等分原则分配,但也可以根据继承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公房使用权:即使继承人继承了公房,但如果原租赁合同未到期,继承人需要继续按照原租赁合同的规定支付租金,并享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