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分别是美国、英国和苏联。
同盟国,又称协约国,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中央同盟国相对抗的联盟国家。同盟国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和苏联这三个主要国家。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保持中立,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和1917年俄国革命引发的政治动荡,美国最终于1917年4月6日对德国宣战,正式加入同盟国阵营。美国的加入对同盟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极大地增强了同盟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英国是同盟国的核心国家之一,它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海军强国,而且其庞大的殖民地和帝国资源为同盟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英国政府还领导了军事策略和外交努力,协调其他同盟国的行动。
苏联在1917年加入战争,是同盟国中最后的加入者。俄国在1917年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初期试图与德国进行和平谈判,但由于德国的入侵,苏联最终在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退出战争。然而,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苏联在1918年11月重新加入同盟国,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 同盟国的战争目标包括恢复国际和平,确保民主和自由,以及消除中央同盟国的侵略性。
2. 除了美国、英国和苏联,同盟国还包括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国家。
3. 同盟国的胜利不仅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导致了中央同盟国的解体,国际格局的重塑,以及一系列战后协议和条约的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