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诗句,其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源于《诗经》中的“折柳寄远”。古人认为柳树生命力顽强,易生易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再生。因此,离别时折柳赠予亲友,寓意着祝福对方在远方能够平安健康,生命力旺盛。此外,柳树的“柳”字与“留”谐音,折柳赠别也有挽留、不舍之意。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是通过描绘春夜听到的折柳曲,触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思念。这里的“折柳”,既是指折柳赠别的习俗,也是指折柳曲,双重含义使得这句诗更加深沉感人。
1.折柳赠别习俗起源于《诗经》,并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2.折柳曲是古代的一种民间音乐,通常在离别或思乡时演奏,表达人们的离愁别绪。
3.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歌中的名篇,通过描绘春夜听到的折柳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此夜曲中闻折柳”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折柳赠别习俗,通过李白的诗歌,这一习俗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