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选择辅佐曹丕而非曹植,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量:
个人恩情与信任基础
司马懿与曹丕自幼相识,曾担任曹丕陪读,两人关系深厚。曹操欲除司马懿时,曹丕出面维护,使司马懿心存感激,形成稳固的私人信任。
政治才能与治国能力
司马懿认为曹丕兼具隐忍与野心,且具备治国理政的实际能力。相比之下,曹植虽才华横溢,但缺乏政治手腕和实战经验,难以胜任君王之位。
门阀势力与家族利益
曹丕作为曹操嫡长子,继承权明确,司马懿辅佐曹丕可巩固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同时,曹植已有司马孚站队,司马家需平衡势力以保全自身。
战略眼光与长远规划
司马懿洞察汉朝气数已尽,认为魏国需改朝换代。他预见到曹丕的帝王野心与均衡能力,选择支持曹丕以实现更大政治抱负。例如,曹丕在伐吴期间多次委以重任,进一步证明其领导力。
综上,司马懿的选择是个人情感、政治智慧与家族利益的综合考量,最终为巩固权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