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韩娥的女子,她擅长唱歌。一次,她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因为饥饿在旅馆门口唱歌求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让人听了如痴如醉。唱完之后,她的歌声似乎还在屋梁上回荡,三天三夜都没有消失,人们仿佛还能听到她的歌声,这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由来。
1."余音绕梁"这个成语,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余音在耳边久久回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成语在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音乐、诗歌等艺术作品的美妙和深远影响。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仅是一个描绘音乐美妙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