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破损修复需根据破损类型选择合适方法,主要分为清洗、补缺、粘合、打磨、上釉等步骤,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可兼顾功能性与艺术性。以下是具体修复方法:
去除杂质
用清水冲洗表土,配合刀具或洁厕净刮除水锈,顽固污渍可用双氧水/84消毒液浸泡后擦拭,确保裂缝和接合面清洁。
处理色差与异物
用双氧水或消毒液反复擦拭黑斑线,直至彻底清除;若碎片表面有异物沉积,需用棉签吸取清洁液擦拭。
传统锔瓷工艺
钻孔镶钉 :用特制锔子钻孔后插入铜钉,形成“麻花钉”结构,增强稳定性。
打磨抛光 :钉入后用砂纸打磨至光滑,最后喷底釉和面釉(多次叠加),硬度可达原器85%以上。
现代粘合技术
环氧树脂/502胶 :碎片干燥后涂抹少量胶水,结合处尽量减少胶量防错位,固化后用砂纸打磨平整。
石膏/陶瓷腻子 :适用于口沿、底部等大面积缺损,石膏补缺后需用腻子填平缝隙,再打磨作色。
传统漆补工艺
髹漆 :用生漆多层涂刷,结合金缮工艺(金粉/金箔覆盖)提升艺术价值。
现代釉料技术
配制与原釉匹配的瓷釉(如硝基漆+丙烯颜料),分多次上釉(通常2-3次),确保色泽和光泽一致。
环境控制 :传统修复需在恒温20±2℃、湿度60±5%的环境下操作。
参照依据 :无参照物时宁缺勿补,避免随意编造造型。
通过以上步骤,可有效修复瓷器破损,兼顾实用性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