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所以被称为《诗经》,主要源于西汉时期儒家经典的地位提升和官方命名。具体原因如下:
名称演变背景
先秦时期,《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因传世版本约305篇(含6篇笙诗),故以“三百”代称。孔子曾多次使用“诗”这一名称,并在《论语》中评价其为“思无邪”的典范。
西汉定名原因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此时,《诗》作为孔子编订的经典之一,被纳入“五经”体系,正式定名为《诗经》。
名称沿用与内涵
“经”在古代指典籍、经典,汉代以后,所有儒家经典均以“经”为后缀。因此,《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首,名称沿用至今,既体现了其在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也象征了其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总集的典范价值。
总结 :《诗经》由先秦的《诗》或《诗三百》演变为汉代的《诗经》,是儒家思想体系确立和官方推崇的结果,名称变化反映了其文化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