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是一种以红色砂岩、砾岩等岩石构成的独特地貌景观,因日出日落时呈现红色光辉而得名。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定义与成因
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等岩石组成,形成于中生代至新近纪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其红色源于岩石中铁、锰元素氧化,经长期风化、侵蚀和地壳运动形成陡峭山峰、峡谷等奇特地貌。
典型分布
中国分布最广,以广东丹霞山(典型代表)和贵州弥陀山脉最为著名,此外湖南张家界等地也有分布。
命名与特征
“丹霞”一词源于曹丕诗句“丹霞夹明月”,后由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丹霞山首次命名。其核心特征为红色岩石与陡崖坡相结合,形成石柱、石峰、峡谷等景观。
科学价值与保护
丹霞地貌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典范,富含地质研究价值,并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其形成过程体现了内生力与外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化意义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与活力,丹霞地貌因此成为自然美学与艺术灵感的源泉,吸引大量游客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