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烤后塌陷的常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主要涉及配方、操作及物理特性:
蛋液问题
搅拌不均匀 :蛋黄搅拌后产生的气泡未过滤,或蛋液未充分混合,导致内部结构不稳定。
黏稠度过高 :蛋液过黏或放得太满(建议8分满),加热时膨胀后冷却收缩,形成塌陷。
配方比例不当 :牛奶、糖、鸡蛋等比例失调,可能影响蛋液的凝固性和膨胀性。
挞皮特性
低筋面粉使用 :低筋面粉面筋含量少,烤后挞皮酥脆但回缩严重,导致塌陷。
开酥工艺不当 :未充分分层或油与面团软硬度不一致,烘烤后层次混乱,结构不均匀。
烘烤操作
温度控制不当 :烤箱温度偏低或烘烤时间过长,导致蛋液水分过度蒸发,形成空心结构。
出炉过早 :未等蛋挞表面形成焦斑(上色)就出炉,内部高温气体突然冷却收缩,引发塌陷。
热胀冷缩现象
烤制时内部高温使蛋液膨胀,出炉后外部冷却导致内部气体释放,形成自然下凹。
若出炉后立即冷却,内外温差过大,可能造成局部破裂后塌陷。
建议 :调整配方比例,使用高筋面粉或添加少量低筋粉;控制蛋液黏稠度,避免过满;优化烘烤温度和时间,确保表面焦斑形成;出炉后静置几分钟再脱模,减少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