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提前报废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由于技术落后、损坏严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提前终止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对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会计处理如下:
1. 确认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企业应将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具体操作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 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如果报废的固定资产存在残值,企业应将残值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具体操作为,借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 结转报废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在确认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并处理残值后,企业应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科目。具体操作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 处理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如果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大于账面价值,形成净收益,企业应将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具体操作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完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的会计处理。
1. 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流程:企业在固定资产报废前,需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包括提出报废申请、进行资产评估、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等。
2. 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处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处理方式有出售、捐赠、报废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残值处理方式。
3. 固定资产报废税务处理:固定资产报废涉及税务问题,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应根据相关税收政策进行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