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主要包含以下五类:
纪念屈原与龙舟竞渡
端午节因纪念屈原投江自尽而形成赛龙舟、投粽子等习俗。赛龙舟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遗俗,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驱邪避疫的传统活动
挂艾草/菖蒲 :民间认为可驱蛇虫、杀菌解毒,保佑健康。 - 饮雄黄酒/涂雄黄 :传说可防虫解毒,部分地区用雄黄酒在额头画“王”字镇邪。 - 系五彩绳 :用五色丝线系于手腕、脚腕,寓意驱邪迎吉,雨天后剪下抛入水中祈福。
饮食文化特色
吃粽子 :象征纪念屈原,南北风味各异,成为民俗文化符号。 - 其他食物 :部分地区食用五毒饼、咸蛋等,寓意驱除五毒。
祈福与民俗活动
放纸鸢(风筝) :南方习俗,寓意放晦气、祈福消灾。 - 佩香囊 :内装朱砂、雄黄,兼具装饰与辟邪功能,部分地区作为定情信物。 - 划旱船/迎鬼船 :部分地区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平安。
地域差异与现代演变
全国各地因文化差异存在习俗细节差异,如北方部分地区有“躲午”“贴午叶符”等习俗,现代还融入了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