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之所以被称为“漫画”,主要源于其创作特点和历史发展背景,具体原因如下:
核心特征:自由创作与夸张手法
漫画以“漫”字体现其形式自由、不受约束的特点,通过变形、夸张、幽默等手法表达观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随意”创作理念与西方“卡通”“讽刺画”等术语形成对比。
历史溯源:中国早期称谓与西方翻译差异
中国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学者画家晃以道在《景迂生集》中用“漫画”指代一种水鸟,后逐渐演变为画种名称。
西方对应 :19世纪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将类似作品称为“漫画”,并结集成《北斋漫画》,这一术语被引入中国后沿用。
功能定位:讽刺与幽默表达
漫画通过简略笔法讽刺社会现象或表达情感,兼具幽默与批判性。这种功能使其与西方“滑稽画”“讽刺画”等术语在内涵上产生共鸣。
术语沿用与传播
1925年丰子恺在《文学周报》连载作品时正式使用“漫画”一词,确立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命名体系。尽管中西方对漫画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漫画”作为通用术语得以沿用。
综上,漫画的命名既反映了其自由创作的特点,也承载了中西方文化对讽刺与幽默表达的共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