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防治需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田间管理
清除杂草、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虫源。
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作物抗虫能力。
及时中耕除草,破坏蓟马生存环境。
育苗防护
采用药土营养袋育苗或黑纱网遮光育苗,覆盖地膜促进早生快长。
粘虫板诱杀
设置蓝色粘虫板(距地面50cm),诱杀成虫,每月更换30张。
结合地面喷雾,杀灭土壤中的若虫。
地膜覆盖
防止蓟马入地化蛹,同时保湿促根。
药剂选择
首选吡虫啉、啶虫脒、呋虫胺等内吸性药剂,高抗性地区可轮换螺虫乙酯或溴氰菊酯。
复配方案:如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噻虫嗪等,增强效果并延缓抗药性。
施药要点
优先在傍晚18点施药,提高虫体暴露率。
增加有机硅助剂提升渗透性,或采用熏棚、叶面喷雾结合方式。
天敌利用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专食若虫)、绿僵菌(杀卵)等天敌。
避免使用高毒农药,保护天敌活动时段。
提前预防 :早春清园,减少越冬虫源。
轮换用药 :7-10天交替使用不同药剂,防止抗药性。
应急处理 :剪除病枝并灌根灭源,促进新芽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