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成矿期具有明显的多期性、成矿元素多样性和成矿作用复杂性的特点。
我国主要成矿期指的是地质历史上形成矿产资源的几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 多期性:我国成矿期呈现出明显的多期性,即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作用都较为活跃,形成了多个成矿高峰。这种多期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质构造演变的复杂性。例如,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分别形成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2. 成矿元素多样性:我国成矿元素种类繁多,涵盖了金属、非金属、能源、稀有和稀土元素等多个类别。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多样的地质作用过程。例如,华北克拉通地区的铜、铁、金等金属矿产丰富;华南地区的钨、锡、稀土等矿产储量大。
3. 成矿作用复杂性:我国成矿作用复杂,包括内生、外生和变质等多种成矿作用类型。内生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如岩浆矿床;外生成矿作用主要与沉积作用、热液作用有关,如沉积矿床、热液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则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如变质矿床。这种复杂性使得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
4. 成矿环境多样性:我国成矿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海域等多种地质环境。这为成矿作用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地质条件和物质来源。例如,高山地区的金属矿产丰富,如西藏的铬矿、青海的锂矿;平原地区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丰富;海域中的油气、盐矿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5. 成矿规律性:尽管我国成矿期具有复杂性,但仍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成矿期与地质构造演化、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
1. 《中国矿产志》介绍了我国主要成矿期的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和代表性矿床等。
2. 《成矿学》一书系统阐述了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知识。
3.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提供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数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