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是中国古代对地理区域和文化概念的统称,其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地理区域划分
九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由大禹治水后划分,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大区域,覆盖古代中原至华南的广阔地域。周代时徐、梁二州被并入邻近州,实际行政区划有所调整。
文化与民族象征
九州不仅是地理概念,还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它象征着古代先民对家园的归属感,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超越了具体行政区划的界限。
古代中国代称
自战国以来,九州逐渐演变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与“神州”“汉地”等名称并称,代表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及文化中心。
哲学与宇宙观延伸
东周时期阴阳学派提出“大九州”学说,将九州视为包含多个“小神州”的宇宙模型,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秩序的想象与哲学思考。
综上,九州既是古代地理行政区划的实指,也是文化、民族与哲学概念的融合体,至今仍影响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