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旱是指夏季(7月中旬至8月中旬)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因持续晴热少雨引发的旱情,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以下是具体分析:
时间与区域
伏旱主要发生在7月至8月,此时正值三伏天(小暑与大暑之间),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份。
气候特征
高温少雨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导致天气晴朗,蒸发和蒸腾量大,但降水量显著减少。
湿度低 :空气干燥,易引发干热天气,加剧作物需水量压力。
对农业的影响
农作物处于抽穗、扬花、灌浆等关键生长期,需大量水分。伏旱会导致土壤干旱,严重影响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甚至造成绝收。
其他影响
除农业外,伏旱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及航运事业,并可能因高温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发生频率与异常情况
平均每年发生频率约50%,但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时,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