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知遇之恩,是指对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感激之情。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典籍《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的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他广纳贤士,对门客们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其中,冯谖就是孟尝君的门客之一,他虽然起初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才能,但孟尝君仍然给予他厚待。后来,冯谖的智谋帮助孟尝君度过了重重危机,保全了他的地位。冯谖因此感慨地说:“主君之赐,臣不敢忘其知遇之恩。”从此,“知遇之恩”便成为了表达对赏识和重用自己的人的感激之情的成语。
1.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略和策士言行的史书,由西汉时期的刘向编纂整理。
2.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着称,他的门客多达三千人,其中包括许多后来成为战国时期重要人物的人物。
3. “知遇之恩”这个成语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经常被引用,用来表达对伯乐的感激之情,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也有深刻的表达。
知遇之恩,不仅是对个人的感激,也是对那些慧眼识英才、给予机会和平台的人的敬意,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因理解与信任而建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