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距离保护接入的是高压侧的电压。
接地距离保护是一种电力系统保护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和定位电力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的位置。这种保护方式通过分析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来识别接地故障,并迅速切断故障线路,以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接地距离保护接入的电压通常是高压侧的电压,即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高压母线电压。这是因为高压侧的电压较高,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驱动保护装置,同时也能够在发生故障时提供足够的灵敏度来准确检测故障。
具体来说,接地距离保护接入的电压有以下特点:
1. 电压等级:接地距离保护接入的电压等级通常在110kV及以上,这是因为它需要足够的电压来保证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2. 相电压:在接入保护装置时,通常使用的是相电压,即三相电压中的任意一相电压。这是因为相电压能够反映线路的电压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接地故障。
3. 极性:接入保护装置的电压极性需要正确,以确保保护装置能够正确地检测到接地故障。
接地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中接地故障时的电压和电流特性。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的电压会降低,而电流会增大。保护装置会根据这些变化来计算故障点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定位。
1. 接地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配置:介绍了接地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配置方式。
2. 接地距离保护的调试与维护:探讨了接地距离保护在安装后的调试步骤、日常维护以及故障处理方法。
3. 接地距离保护的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接地距离保护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